交通运输(0861)

发布者:张曲遥发布时间:2020-09-11浏览次数:36

一、专业领域简介

       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交通运输专业硕士来源于始建于1979年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郑州轻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电气装备智能制造”主干学科,河南省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学科成员41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3%、博士占比80%,已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为中坚,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拥有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3个教学科研团队,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装备信息互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院士工作站等5个省部级平台。历经40余年积淀,依据自身基础和优势,加强学科建设统筹规划,以国家级项目和成果为抓手,强化产学研合作。逐步凝练出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交通运输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具有较好的数学、控制理论、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外文文献并进行专业外文的写作。具备熟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智能交通系统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2.轨道交通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针对交通系统的车地信息交互、信号检测、地面与列车控制、车站行人预警等海量信息数据处理问题,采用云计算、机器学习、知识挖掘、图像处理、最优估计、参数估计等理论和方法,开展多源信息融合、故障诊断、缺陷检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室内外导航、列车控制等研究。

 3.视觉感知智能控制

 针对交通系统特定目标识别、场景理解的需求,综合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信息融合和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对交通场景目标视觉信息进行自动获取与分析,开展交通场景的环境感知、车辆感知与控制、轨道和路面质量的高速视觉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化集成。

 4.复杂系统建模与应用

 以非线性系统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研究道路交通流微观仿真模型及交通流的混沌、相变、自组织等多种动态复杂特性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运输网络的交通承载能力以及道路交通流状态、网络交通流分配与各种复杂网络之间关系。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目标的分解、协调、综合、优化与实施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优化。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3年。

 学分: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实践教学6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991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2

思政部

公共必修

991003

外语(英)

英语精读

64

2

1

外语学院

公共必修

991004

英语听力

32

1

1

外语学院

公共必修

991005

英语口语

32

1

2

外语学院

公共必修

991007

数值分析

64

4

1

数学学院

专业必修

991008

矩阵论

32

2

1

数学学院

专业必修

011001

线性系统理论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必修

011003

智能控制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必修

011005

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必修

99101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思政部

公共选修

991016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6

1

1

研究生

工作部

创新创业

011301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设备(实验课)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93

检测系统设计与实践(实验课)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95

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实验课)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2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3

智能运输系统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92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58

仪表智能化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12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2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8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4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9

DSP器件及应用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7

交通运输管理与控制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308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必修

环节

991091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1

3

 

 

991095

创新创业

 

2

1-6

 

 

991093

学术活动10次(主讲1次)

 

1

1-6

 

 

991092

发表论文

 

1

 

 

 

实践

教学

991096

实践教学

 

6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有工作经历的往届毕业生6个月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12个月以上)。学院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前提统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

 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1.专业实践的分类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要遵循“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校外现场实践: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安排,研究生指导教师安排研究生到与本学科相关的生产企业等校外单位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现场实践。研究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等自行联系实践单位。每个月的现场实践记1学分。

 ‚横向项目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安排所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自己负责的横向项目,明确其所负责的研究内容,并安排研究生赴项目合作方进行现场项目研究,每个月的现场研究(包括试验)实践记1学分。

 ƒ软件、硬件应用与设计实践:根据所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参与项目的需要、行业内科研和生产的需要等,开展软件、硬件应用与设计的工程实践,每一实际工程问题对应的实践记1学分。a.指导教师安排所指导的研究生通过学习掌握1款应用软件的使用,并解决科研或工程实际中某一实际工程问题;b.研究生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专业应用硬件的设计和制作,具体内容根据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际需求制定。

 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科学规划,认真统筹,自行安排所指导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上述3类专业实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专业实践综合报告,以备考核。

 2.专业实践的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采用学分进行计量考核,完成专业实践并考核合格者获得每个类别对应的学分,共6学分。该6学分中,校外的现场实践需要达到2个学分,其余4个学分可由导师、研究生根据培养目标自行选择。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为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

 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专业实践内容,分类独立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其中,校外实践部分要有实践单位对实践报告的评价意见和签章。研究生将完成的实践报告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根据实践报告内容邀请2名同行专家参加研究生专业实践专题汇报。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平时表现、实践单位以及同行专家评价等,给出导师意见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划分制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给予成绩评定,获得及格及以上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七、学位论文

 根据《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明确论文选题、规范性、质量等要求。

 学位论文是全面检验研究生学习质量、理论素养、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综合训练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1.论文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是保证论文完成及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课程学习的同时,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课题来源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交通运输规划与运营管理、载运工具运用、交通综合控制及系统安全管理的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学位论文要求有明确的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与保障。论文的研究内容应有工程实用价值或应用前景。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兴趣指导选题。

 2.规范性要求

 中期筛选

 学院具体负责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发表科技论文及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中期筛选。

 ‚培养环节审查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专业外语、学术活动、科学研究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必修环节以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ƒ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达到硕士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反映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达到的学术水平,表明本人较好的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至少为12个月。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关要求。

 3.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概念清楚,数据可靠,计算正确,格式规范,引用他人文章应明确标注。学位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与学科相关的论文。学位论文应在其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有关论文或已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汇总、概括、深化和提高,论文或成果达到学校有关规定条件方可申请答辩。

八、参加编写人员

 王延峰、杨存祥、杜海明、孔汉、曹卫锋、刁智华、郑安平、和萍江泳方洁谢泽会、姚莉娜、梁万用、石军王延峰(女)、郑晓婉贺振东、陈宜滨周林涛张杰焦玉召李盼龙刘军(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梁云虎(郑州铁路局信息处高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