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0808)

发布者:张曲遥发布时间:2020-09-11浏览次数:463

一、学科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源于1979年创建的家用电器专业,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电气装备智能制造”主干学科,河南省第八、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学科成员77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3%、博士占比88%,已形成了以双聘院士为学术顾问、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为领军人物,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5个教学科研团队,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微电网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电气试验与故障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平台。历经40年积淀,学科在保持原有微特电机和信息化电器等轻工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方向基础上,面向电气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并网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与人才的需求,逐步由用户侧向电网侧和电源侧拓展,形成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和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并网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电气学科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各类学术规范,维护学位授予单位声誉。

    2.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过合理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或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能在实验方法、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具有较好的数学、控制理论、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基础,具备从事开展学术型研究或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外文文献并进行专业外文的写作。具备熟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主要研究电网络、生物电磁、纳米电子、电磁测量技术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非线性忆阻混沌电路及控制、生化电路、纳米材料传感器、生物电磁理论、生物电磁材料合成及传感应用、磁电传感换能器等。

    2.电机与电器

       主要研究机电动力系统及其控制、电机设计、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多场耦合机电动力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永磁和高速电机高效轻量化设计、电机及驱动系统控制、电气设备能耗分析与节能管理等。

    3.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并网

       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变流器、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电力电子装置/系统仿真与设计、电力电子可靠性技术、电能质量及控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3年。

    学分:总学分要求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要求6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991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2

思政部

公共必修

991003

外语(英)

英语精读

64

2

1

外语学院

公共必修

991004

英语听力

32

1

1

公共必修

991005

英语口语

32

1

2

公共必修

991007

数值分析

64

4

1

数学学院

公共必修

991008

矩阵论

32

2

1

数学学院

公共必修

011055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必修

011068

特种电机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必修

011008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必修

99101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思政部

公共选修

991016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6

1

1

研究生

工作部

创新创业

011017

电机调速与控制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56

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4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70

电力装备可靠性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9

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集成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71

电气工程前沿专题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72

电磁干扰防护与电磁兼容设计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6

现场总线及分布式控制系统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52

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58

仪表智能化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73

高等电磁场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74

电机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实验课)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75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数值仿真(实验课)

16

1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1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2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33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12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13

电力能源互联网技术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14

智能仪器设计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3

智能控制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26

高等电路与网络分析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05

最优控制与状态估计

32

2

1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53

运筹学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011054

数学物理方法

32

2

2

电气学院

专业选修

必修

环节

991091

开题报告

 

1

3

 

 

991095

创新创业

 

2

1-6

 

 

991093

学术活动

 

1

1-6

 

 

991092

发表论文

 

1

 

 

 

991094

社会实践

 

1

 

 

 

六、学位论文

      根据《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论文选题、规范性、质量等要求。

      学位论文是全面检验研究生学习质量、理论素养、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综合训练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1.论文选题要求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课题来源可以是导师从事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是在导师过去工作基础上新开拓的内容。学位论文应选择与本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相关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有先进性与一定的创新性。论文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对涉及的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够对某方面有独立见解。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1年。

    2.规范性要求

    ①中期筛选

       学院具体负责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发表科技论文及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中期筛选。

 ②培养环节审查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专业外语、学术活动、科学研究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必修环节以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③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达到硕士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论文中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依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至少为12个月。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关要求。

 3.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当紧密结合电气工程领域实际,具有明确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应用价值。论文研究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应有作者独立的见解,能够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要求表达简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规范。学位论文要反映硕士研究生确已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与学科相关的论文。学位论文应在其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有关论文或已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汇总、概括、深化和提高,论文或成果达到学校有关规定条件方可申请答辩。

七、参加编写人员

  王延峰、王慰、姜利英、方洁、王永华、王新杰、邱洪波、申永鹏、吴青娥、金楠、罗国富、曹玲芝、和萍、崔光照、杨存祥、冯建勤、冯巧玲、张文忠、江豪、吴振军、邓玮、丁国强、张志艳、郑新华、武洁、孔汉、李从善、杨小亮、窦智峰、王明杰、张新萍(许继集团)、杨宏钊(河南森源电气公司)、董生怀(郑州万特电气有限公司)、杨红卫(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唐耀华(河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张永斌(河南省电力公司)、刘发展(郑州市电力公司)。


Baidu
sogou